玻鎂板製品的生產過程中,環境溫度對反應速度及製品的早期強度的發揮影響較大,在環境溫度20℃以上時,製品1天強度可達到28天強度的40%一50%,當溫度在10℃-15℃時,l天的強度隻有28天的l5%左右,脫模時間幾乎要30小時,5℃以下,l天幾乎沒有強度,因此促凝劑的選用顯得極為重用,作為促凝劑大多采用無機電解質,如:氯鹽、硫酸鹽、亞硝酸鹽、碳酸鹽、鋁酸鹽、少數有機化合物,大多是提高水化熱或與組成中Ca2+形成類似石膏的早強物質。作為促凝劑的使用要針對輕燒粉中的活性Mg0含量,Ca0含量及燒失量的不同,選擇性的調配使用,不能生搬硬套,否則都會適得其反。
玻鎂板在水化硬化過程中放熱量大,其水化熱可達925J/g.Mg0是水泥水化熱的3.6倍,最高發熱溫度可達140℃,這樣會造成硬化速度過快,以致於無法滿足可操作性,並嚴重的影響製品的強度和變形性,因此在環境溫度30℃以上時,采用緩凝性改性劑就顯得十分必要了。
緩凝劑的緩凝基理是降低玻鎂板材料水化硬化的水化熱,其理論有吸附理論,生成絡鹽理論和沉澱理論。緩凝劑分有機和無機鹽二大類,有機緩凝劑有檸檬酸,酒石酸,葡萄糖酸。無機鹽中的二聚磷酸鹽,焦磷酸鈉、偏磷酸鹽、氯化鋅、硫酸銅、硫酸鋅和硫酸隔均有緩凝作用。 對於緩凝劑的使用,同樣要遵循原材料中輕燒氧化鎂的活性含量,燒失量及活性氧化鈣含量的差異,選擇性的調配使用,緩凝劑的用量不當,也會造成降低強度的副作用。